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1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表的《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显示,通过国家投入产出表模型计算,2020年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算力产业规模达2万亿元,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6.3万亿元,即在算力中每投入1元,平均将带动3-4元经济产出。相关机构预测,到2035年SG、互联网、人工智能将为全球经济带来40万亿美元增长,算力正是其背后重要的资源依托和基础设施。
据统计,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590万标准机架,服务器规模约2000万台,算力总规模超过150EFlops(每秒1.5万京次浮点运算次数),位居全球第二。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如同农业时代的水利、工业时代的电力,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科技竞争的新焦点。加快算力建设,将有效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活力,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俗而言,算力泛指计算能力,即数据处理能力。算力大小代表数据处理能力的强弱。从远古的结绳计算到近代的机械式计算,再到现代的数字电子计算,特别是近几年的智能计算,算力正迎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今天,小至智能手机,大到超级计算机,算力存在于各种智能硬件设备当中,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比如在互联网上购物,手指轻轻一按,背后则是繁简程度不一的数据运算;开车时导航系统播报的每一条信息,都是经过后台复杂的感知和模式识别计算出来的。
当前,主流的云计算与网络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有人可能会问,现在的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云计算服务已经很方便,为什么还要建立算力网络?因为万维网是以网页为核心,主要为消费互联网服务;而算力网络是以算法为核心,利用高效适配的多种算力对数据资源进行深度加工,主要为产业互联网服务。算力网络的目标不是服务于各行各业的信息上网,而是让每一个用户都能随时随地调用世界其他地方的计算、存储和通信资源。可以说,算力网络作为云网融合后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将成为信息社会和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石”之一。
人工智能领域专家早在1961年就设想过一个目标:“有一天,计算可能会被组织成公共事业,就像电话系统是公共事业一样。”让算力成为像电力一样的公共基础设施,这是计算机行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的目标,“网络就是计算机”也成为算力网络的美好前景。
19世纪末,有的西方国家每个工厂、每条电车道都有自己的发电设备,有的城市电力有10种不同的频率、32种不同的电压、70种不同的电价。经过多年努力,才形成了同一频率、同一电压的电力公共基础设施。目前,人们所希望的算力网络像供水和供电一样“一点接入,即取即用”,还只是一种愿景。算力网络的实现比交通和能源网络复杂得多,我们至少需要关注3个问题。一是接口——用户如何和资源进行对接?二是服务设备——用户通过什么设备将资源转换成服务?三是产品的异质性——计算是一种复杂的服务,不同的编程语言和硬件如何兼容?现在,人们已经发明了用于远程接入的互联网、管理物理计算资源的操作系统、把资源分给多人同时使用的虚拟化技术。科研工作者正在研究包括任务交换技术、智能流抽象、资源赋名、控域、网程、标签化体系结构、内构安全、在网计算等计算技术,算力网络的关键技术正在逐步突破。
另外,我们还可以按照“一横一纵”思路,建立起“信息高铁”:“一横”是横向联通,最大化组织起所有愿意共享的大、小数据中心的各类异构算力资源,为用户提供统一封装、抽象易用的算力资源;“一纵”是纵向打通云、网、边、端全链路基础设施资源,通过全链路多级多维度测调、控域隔离等方式,确保海量物端应用的端到端服务质量。相信在未来,服务器、数据中心、超级计算中心能像发电站一样,按需、及时地为用户提供计算和存储能力,算力网络必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公共基础设施。
2022年年初,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月,我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东数西算”是继“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后又一项国家重要战略工程。“东数西算”通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为西部带来投资,助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还能通过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撬动上层应用,带动全国数字经济协同发展。
不过,受限于网络能力、技术能力、人才体系、市场环境和应用场景等方面的差距,西部地区在大数据发展方面面临一些困难。要积极探索建立数据跨域存储和管理新机制,建设高效灵活的资源调度体系、提升“东数西算”工程使用体验,同步研究数据运营增值服务和产业培育机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降低网络通信费用,切实帮助中西部地区依托数据中心建设提升技术能力、人才储备和服务水平。另外,针对“东数西算”工程目前面临的带宽、时延、算网融合、算力调度等技术难题,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打造超长距离、大带宽、智能光传输网络,以算网协同为基础,通过算力调度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推动我国算力资源有效配置。
(摘编自李国杰《算力:数字时代的重要生产力》,有改动)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数字经济时代,农业时代的水利、工业时代的电力等已经成为过去式,算力已经替代前者,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B.目前,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云计算服务已经很便捷,但由于算力网络能服务于产业互联网,是对前者的有益补充,建立算力网络是大势所趋。
C.只要解决网络能力、技术能力、人才体系、市场环境和应用场景等方面的差距,西部地区的发展就不再困难重重。
D.算力网络是公共基础设施的一种,是新一代的信息基础设施,成为了信息社会和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石”之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罗列诸多数据,既为算力概念的提出做了铺垫,也直接说明算力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B.文章援引西方电力公共基础设施的事例,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导读者理解算力网络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巨大困难。
C.文章最后两段巧妙运用关联词,在展现“东数西算”工程运用光明前景的同时,加深了读者对其可能面临的极大挑战的思考。
D.本文作者通过丰富的论据、充沛的情感、严密的逻辑向读者介绍了数字时代“算力”这一生产力,字里行间倾泻着作者对于国家科技进步的自豪与担忧。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算力运用的一项是( )
A.在某心理测试网站,不同的测试者对相同问题做出了各不相同的回答,呈现了同一的测试结果:“你是一个时而开朗、时而冷漠的人”。
B.在某购物软件上搜索“冬季长款羽绒服”,系统会根据不同消费者消费数据推荐相应价格区间的物品。
C.某市通过移动云医学影像大数据平台,让全市的医学影像数据实时汇聚、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共享和结果互认,大幅提升了诊断效率。
D.在“移动5G+边缘计算+云化应用”的帮助下,某企业生产车间里的生产设备将采集到的数据传到管理平台,管理平台实时监测。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图表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图一中,从地区分布看,当前我国算力网络整体呈现东部沿海居多,中西北部偏少的格局。
B.图一中,西部大型数据中心较少,“东数西算”对优化我国算力资源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C.图二中,Al+运用在医疗行业还是空白,可见Al+医疗有望成为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的产业方向。
D.图二中,金融、营销等行业加起来勉强超过安防行业,亟待算力资源的有效调度和配置。
5.结合材料,指出算力成为公共基础设施的可能性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文本一:小说
夜渔
莫言
①经过长时缠磨,九叔终于答应夜里带我去拿蟹子。吃过晚饭后,九叔带我出了村。
②那晚上月亮很大,不是八月十四就是八月十六。时令自然是中秋了,晚风很凉爽。月光皎洁,照在高粱地间的水上,一片片烂银般放光。吵了一夏天的蛙类正忙着入蛰,所以很安静。
③等了很久,蟹子们还没出现,我有些焦急了。九叔也低声嘟哝着,起身到栅栏边上去查看。回来后他说:怪事怪事真怪事,今夜里应该是过蟹子的大潮呀,又说西风响蟹脚痒,蟹子不来出了鬼了。
④九叔从河边的一棵灌木上,摘下一片亮晶晶的树叶,用双唇夹着,吹出一些唧唧啾啾的怪声。我感到身上很冷,便说:九叔,你别吹了,俺娘说黑夜吹哨招鬼。九叔吹着树叶,回头看我一眼。他的目光绿幽幽的,好生怪异。我心里一阵急跳,突然感到九叔十分陌生。我紧缩在蓑衣里,冷得浑身打战。
⑤天上不知道何时出现了一朵黄色的、孤零零的云,月亮恰好钻了进去。我感到这现象古怪极了,这么大的天,月亮有的是宽广的道路好走,为什么偏要钻到那云团中去呢?
⑥清冷的光辉被阻挡了。河沟、原野都朦胧起来,那盏马灯的光芒强烈了许多。这时,我突然嗅到一股淡淡的幽香。幽香来自河沟,沿着香味望过去,我看到水面上挺出一枝洁白的荷花。它在马灯的光芒之内,那么水灵,那么圣洁,我们家门前池塘里盛开过许许多多荷花,没有一枝能比得上眼前这一枝。
⑦荷花的出现使我忘记了恐惧,使我沉浸在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洁白清凉的情绪中。我不知不觉地站起来,脱掉蓑衣,向荷花走去。我的腿浸在温暖的水中,缓缓流淌的水轻轻抚摸着我,我感到很舒服。离荷花本来只有几步路,但走起来却显得特别漫长。我与荷花之间的距离仿佛永远不变,好像我前进一步,它便后退一步。我的心处于一种幸福的麻醉状态,我并不希望采摘这朵荷花,我希望永远保持着这种荷花走我也走的状态,在这种缓慢的、有美丽的目标的追随中,温暖河水的抚摸,给了我终身难忘的幸福体验。
⑧后来,月亮的光辉突然洒满河道,一瞬间,我看到它颤抖两下,放射出几道比闪电还要亮的灼目白光,然后,那些宛若玉贝雕琢成的花瓣纷纷落下。花瓣打在水面上,碎成细小的圆片,旋转着消逝在光闪闪的河水中,那枝高挑着花瓣的花茎,在花瓣凋落之后,也随即萎靡倾倒,在水面上委蛇几下,化成了水的波纹……
⑨我不知不觉中眼睛里流淌出滚滚的热泪,心里充满甜蜜的忧伤。我心中并无悲痛,仅仅是忧伤。眼前发生的一切,宛若一个美丽的梦境。但我正站在河水中,水淹至我的心脏,我的心脏的每一下跳动都使河水轻轻翻腾,水面上泛起涟漪。荷花虽然消逝了,但清淡的幽香犹存,它在水面上漂漾着,与清冽的月光、凄婉的虫鸣融为一体……
(节选自《莫言的奇奇怪怪的故事集》)
文本二:散文
池塘
莫言
①前面有一个池塘,所谓池塘,实际上就是原野上的洼地,至于如何成了洼地,洼地里的泥土去了什么地方,没人知道,大概也没有人想知道。草甸子里有无数的池塘,有大的,有小的。夏天时,池塘里积蓄着发黄的水。这些池塘无论大小,都以极圆的形状存在着,令人猜想不透,猜想不透的结果就是浮想联翩。
②前年夏天,我带一位朋友来看这些池塘。刚下了一场大雨,草叶子上的雨水把我们的裤子都打湿了。池水有些混浊,水底下一串串的气泡冒到水面上破裂,水中洋溢着一股腥甜的气味。有的池塘里生长着厚厚的浮萍,看不到水面。有的池塘里生长着睡莲,油亮的叶片紧贴着水面,中间高挑起一枝两枝的花苞或是花朵,带着十分人工的痕迹,但我知道它们绝对是自生自灭的,是野的不是家的。朦胧的月夜里,站在这样的池塘边,望着那些闪烁着奇光异彩的玉雕般的花朵,象征和暗示就油然而生了。四周寂静,月光如水,虫声唧唧,格外深刻。使人想起日本的俳句:“蝉声渗到岩石中。”声音是一种力呢还是一种物质?它既然能“渗透”到磁盘上,也必定能“渗透”到岩石里。原野里的声音渗透到我的脑海里,时时地想起来,响起来。
③我站在池塘边倾听着唧唧虫鸣,美人的头发闪烁着迷人的光泽,美人的身上散发着蜂蜜的气味。突然,一阵湿漉漉的蛙鸣从不远处的一个池塘传来,月亮的光彩纷纷扬扬,青蛙的气味凉森森地粘在我们的皮肤上。仿佛高密东北乡的全体青蛙都集中在这个约有半亩大的池塘里了,看不到一点点水面,只能看到层层叠叠地在月亮中蠕动鸣叫的青蛙和青蛙们腮边那些白色的气囊。月亮和青蛙们混在一起,声音原本就是一体——自然是人的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节选自莫言《会唱歌的墙》)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作者用疑问句式来表现孩童这一独特形象,如第⑤段的“我感到这现象古怪极了,这么大的天,月亮有的是宽广的道路好走,为什么偏要钻到那云团中去呢?”既表达疑惑,又充满好奇想象。
B.文本二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我”与朋友去看池塘的故事,引出作者对于“声音是一种力呢还是一种物质”的思考,最终得出“月亮和青蛙们混在一起,声音原本就是一体”的结论。
C.文本一第⑧段月光的变化,既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又呈现出了人物情感升华的过程;文本二也描写了月光——“四周寂静,月光如水”“月亮的光彩纷纷扬扬”,具有相同的作用。
D.文本一“荷花的出现使我忘记了恐惧,使我沉浸在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洁白清凉的情绪中”的内容,与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一句类似,都写照了人物的心境。
7.对文本二的赏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甸子里有无数的池塘,有大的,有小的”“池塘里积蓄着发黄的水”等句子,描绘了池塘的景象,语言风格质朴自然。
B.从“虫声唧唧,格外深刻”的描写,引出“声音是一种力呢还是一种物质?”的疑问,更引发了下文段落有关自然的思考。
C.“美人的头发闪烁着迷人的光泽,美人的身上散发着蜂蜜的气味”,这里以“美人”代指“荷花”,透露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
D.“突然,一阵湿漉漉的蛙鸣从不远处的一个池塘传来”,用“湿漉漉”形容蛙声,运用了借代的手法,描绘出独特的视听感受。
8.景物描写在不同的文体中常具有不同的作用,以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花”为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请分别从“虚构”和“真实”的角度比较文本一和文本二不同的美。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孔子困于陈、蔡之间,居环堵之内,席三经之席,七日不食,藜羹不糁,弟子皆有饥色,读诗书治礼不休。子路进谏曰:“凡人为善者,天报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以祸。今先生积德行,为善久矣。意者尚有遗行乎?奚居隐也!”孔子曰:“由,来,汝不知。坐,吾语汝。子以夫知者为无不知乎则王子比干何为剖心而死以谏者为必听耶伍子胥何为抉目于吴东门?子以廉者为必用乎?伯夷、叔齐何为饿死于首阳山之下?子以忠者为必用乎?故夫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众矣,岂独丘哉!贤不肖者才也,为不为者人也,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有其才不遇其时,虽才不用,苟遇其时,何难之有!故舜耕历山而逃于河畔,立为天子则其遇尧也。伊尹,有莘氏媵臣也,负鼎俎调五味而佐天子,则其遇成汤也。伍子胥前多功,后戮死,非其智益衰也,前遇国庐,后遇夫差也。芝兰生深林,非为无人而不香。故学者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也,忧而不衰也,此知祸福之始而心不惑也,圣人之深念独知独见。舜亦贤圣矣,南面治天下,唯其遇尧也;使舜居桀纣之世,能自免于刑戮固可也,又何官得治乎?故君子疾学修身端行,以须其时也。”
(节选自刘向《说苑·杂言》)
材料二:
孔子厄于陈,弦歌于馆。中夜,有一人长九尺余,着皂衣,高冠,大吒,声动左右。子贡进问:“何人耶?”便提子贡而挟之。子路引出,与战于庭。有顷,未胜。孔子察之,见其甲车间时时开如掌。孔子曰:“何不探其甲车,引而奋登?”子路引之,没手仆于地,乃是大鲲鱼也,长九尺余。孔子曰:“此物也,何为来哉?吾闻物老,则群精依之,因衰而至。此其来也,岂以吾遇厄绝粮,从者病乎?夫六畜之物,及龟、蛇、鱼、鳖、草、木之属,久者神皆凭依,能为妖怪,故谓之五酉。五酉者,五行之方,皆有其物。酉者,老也。物老则为怪,杀之则已,夫何患焉?或者天之未丧斯文,以是系予之命乎?不然,何为至于斯也?”弦歌不辍。子路烹之,其味滋,病者兴。明日,遂行。
(节选自干宝《搜神记》)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子以夫知者A为无不知乎B则王子比干何为剖心C而死D以谏者E为必听耶F伍子胥何为抉目G于吴东门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经,指《周易》《诗经》《礼记》等经典,与《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所指一致。
B.鼎俎,古代祭祀、燕飨时陈置牲体或其他食物的礼器,这里指炊具。与《鸿门宴》“人为刀俎”中的“俎”词义不同。
C.疾学,指努力学习,“疾”的词义与《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中的“疾”相同。
D.属,指类别,与《过秦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中的“属”的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孔子被困于陈、蔡之间,绝粮七日,处境艰难,子路认为肯定是因为孔子行善积德做得还不够,孔子趁机对子路作了一番解说。
B.材料一中,关于“时”,孔子认为光有才能还不够,还必须遇到明主,才能施展抱负,成就功业。对于这一点的论述,孔子举了舜、伊尹、比干、伍子胥等的例子。
C.材料二里,子贡、子路忙着与黑衣人打斗的时候,孔子冷静观察,看出了黑衣人的武功破绽,《搜神记》这则故事里的孔子颇有高手风范,多了一份江湖漂泊的潇洒。
D.材料二里,五酉,是指龟蛇草木等动植物老了后被神秘的东西附着,成了妖怪,又因对应着五行的方向,故称之。
13.把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其才不遇其时,虽才不用,苟遇其时,何难之有!
(2)或者天之未丧斯文,以是系予之命乎?不然,何为至于斯也?
14.《说苑》与《搜神记》都记录了孔子被困陈蔡的故事,虽然内容、风格都有所不同,但都借孔子之口告诉人们面对人生逆境甚至在旁人认为非常倒霉的时候要乐观,要积极而为,请结合两则材料分别概括孔子的具体做法。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暗香·旧时月色
姜夔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①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①何逊,南朝梁诗人,早年曾任南平王萧伟的记室。酷爱梅花,任扬州法曹时,廨舍有梅花。有《咏早梅》等诗。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起五句,词人描绘了一幅记忆中月下吹笛折梅的画面,尽管天气寒冷,仍与“玉人”一起去摘梅花。
B.上阕后六句,词人借何逊自拟,委婉地表达自己能力不够,才华大不如前,却仍会责怪竹林外吹过来的香气。
C.全词关合紧密。“长记”紧承“相忆”,再折入“旧时”;“翠尊”由上“瑶席”出,“红萼”由上“疏花”出。
D.全词结构精巧、细致,于今昔对比中,寓盛衰之感与怀人之思。
16.宋人张炎有言“词之赋梅,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离骚》中诗人便用“初度”来说自己初生时期父亲赐给自己美名的两句是“ , ”。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称其居所仅可“容膝”,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也有“ , ”两句,极言其轩之小。
(3)“砧”,捣衣时垫在底下的大石板,古诗词中,常被赋予思人怀乡之情,比如“ , ”。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的一生是与酒为伴的一生。纵观他对酒的态度的变化:从“无饮酒”到“颓然乎”醉其间,再到渴望“常置酒一壶”,得意于其间,恰好折射出其官场浮沉和心中历程的变化。
而这种经历和心态的变化在古代封建士大夫中非常典型。中国古代文人大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可以说,他们既是儒家思想的传播者, ① 。
儒家激励人采取积极入世的态度,要以天下为己任,(A)地承担社会使命。因此他们的人生之路,必然以入世求仕为开端。于是,在青年时期欧阳修的身上,可以看到“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在闪耀着。不饮酒,正是他恪尽职守、坚守正道的体现。但现实是残酷的。多年的仕途闯荡,风波迭起,贬谪成为常态。宦海中沉浮的欧阳修,一方面尊奉儒学,对于政务(B);另一方面, ② ,又无法做到熟视无睹。沉醉,便是官场起伏中的欧阳修心灵纠结的外现。
最终,个人的政治理想,人生理想在时间的流逝中渐行渐远,道家思想就成为士人们的精神寄抵,亦成为欧阳修心灵的慰藉地。这种超脱不是源于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而且是心灵的自由和奔放,是对社会秩序带来的束缚的一种挣脱。以酒为乐,便成了晚年欧阳修(C)的宣告。
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到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关联,逻辑严密,表意完整,每处不超过12个字。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幕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暮雨潇潇江上树”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了自己的“种子事业”,钟扬的足迹延伸到了气候恶劣、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
B.适当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岂但“你管得着吗”,而且是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的。
C.冬天的土地上“白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22.文中划横线的“你试想想”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界上有两种痛,一件是永远得不到,一种是失去再也回不来……——图中文字
生活中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另外一种是得到了我们想要的。——王尔德
以上漫画和名言给你什么思考和启发,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2.D 3.A 4.D 5.①人们已经发明了用于远程接入的互联网、管理物理计算资源的操作系统、把资源分给多人同时使用的虚拟化技术。在科研工作者对计算技术的研究下,算力网络的关键技术正在逐步突破。②按照“一横一纵”的思路建立起“信息高铁”。横向联通所有愿意共享的大、小数据中心的各类异构算力资源;打通全链路基础设施资源,确保海量物端应用的端到端服务质量。③“东数西算”这一国家重要战略工程的成功推进,证明了算力网络具体应用的可能性。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替代前者”“过去式”属于无中生有,原文说的是“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如同农业时代的水利、工业时代的电力,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科技竞争的新焦点”;
C.“西部地区的发展就不再困难重重”扩大了范围,应该是“大数据发展”而非“发展”;
D.“成为了……”错,原文是“将成为”而非“成为”,未然变已然。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文章是科普性的客观事实介绍,作者“丰沛的情感”无从说起。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A.这种类型的心理测试结果并未作科学的量表分析,属于“两面派”的不出错的答案,不涉及数据处理能力,不属于算力的运用。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对分析图表的能力。
D.“金融、营销等行业加起来勉强超过安防行业”有误,安防占比54%,除安防外其他行业占比合计46%,“勉强超过”是错误的。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①结合“现在,人们已经发明了用于远程接入的互联网、管理物理计算资源的操作系统、把资源分给多人同时使用的虚拟化技术。科研工作者正在研究包括任务交换技术、智能流抽象、资源赋名、控域、网程、标签化体系结构、内构安全、在网计算等计算技术,算力网络的关键技术正在逐步突破”可知,人们已经发明了用于远程接入的互联网、管理物理计算资源的操作系统、把资源分给多人同时使用的虚拟化技术。在科研工作者对计算技术的研究下,算力网络的关键技术正在逐步突破。
②结合“另外,我们还可以按照‘一横一纵’思路,建立起‘信息高铁’:‘一横’是横向联通,最大化组织起所有愿意共享的大、小数据中心的各类异构算力资源,为用户提供统一封装、抽象易用的算力资源;‘一纵’是纵向打通云、网、边、端全链路基础设施资源,通过全链路多级多维度测调、控域隔离等方式,确保海量物端应用的端到端服务质量。相信在未来,服务器、数据中心、超级计算中心能像发电站一样,按需、及时地为用户提供计算和存储能力,算力网络必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公共基础设施”可知,按照“一横一纵”的思路建立起“信息高铁”。横向联通所有愿意共享的大、小数据中心的各类异构算力资源;打通全链路基础设施资源,确保海量物端应用的端到端服务质量。
③结合“我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可知,“东数西算”这一国家重要战略工程的成功推进,证明了算力网络具体应用的可能性。
6.C 7.D 8.两则文本中,花作为景物描写,具有不同的作用。①在材料一中,荷花作为主要景物,营造出一种神秘、清冷、美丽的氛围,烘托出人物内心甜蜜的忧伤。同时,荷花的出现和消逝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更加真切感人。②在材料二中,花作为意象,寄托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通过描写花的美丽和芬芳,作者试图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也加入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9.①《夜渔》的美是虚构的、神秘的、奇幻的美,《池塘》的美是真实的、细腻的、质朴的美。②景物描写上,《夜渔》描写的月夜、荷花等景象充满奇幻色彩,如“天上出现了一朵黄色的、孤零零的云,月亮恰好钻了进去”;《池塘》描写的水、叶、月亮等真实细腻,如“夏天时,池塘里积蓄着发黄的水”、“油亮的叶片紧贴着水面”、“月亮的光彩纷纷扬扬”;③人物感受上,《夜渔》中“我”的感受虚构神秘,如“我正站在河水中,水淹至我的心脏,我的心脏的每一下跳动都使河水轻轻翻腾,水面上泛起涟漪”;《池塘》中“我”的感受真实清晰,让读者身临其境,如“我站在池塘边倾听着唧唧虫鸣”、“青蛙的气味凉森森地粘在我们的皮肤上”等;④读者感受上,《夜渔》运用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的故乡,让读者感受到不同于现实的奇幻世界;《池塘》以质朴自然的语言写景、抒情、说理,诚挚深邃,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厚意。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文本二……具有相同的作用”错误。文本二借助月光下的池塘、花朵、虫鸣等,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与文本一的作用并不相同。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运用了借代的手法”错误,这里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突然,一阵湿漉漉的蛙鸣从不远处的一个池塘传来”,这里“湿漉漉”是触觉,“蛙鸣”是听觉,用“湿漉漉”形容蛙声,是用触觉形容听觉,是不同感觉的挪移转换,描绘出作者独特的视听感受。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
两则文本中,花作为景物描写,具有不同的作用。
①在材料一中,主要描写“我”和九叔夜晚去捉蟹子,就在“我”感到整个环境气氛十分怪异的时候,看到了荷花,文中先写闻到一股幽香,然后细致描写了荷花的样子“我看到水面上挺出一枝洁白的荷花。它在马灯的光芒之内,那么水灵,那么圣洁”,在这样的氛围中,这枝洁白的荷花营造出一种神秘、清冷、美丽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不觉得向着荷花走去,而且“我的心处于一种幸福的麻醉状态”“在这种缓慢的、有美丽的目标的追随中,温暖河水的抚摸,给了我终身难忘的幸福体验”,看到荷花凋落时,“我不知不觉中眼睛里流淌出滚滚的热泪,心里充满甜蜜的忧伤”,荷花烘托出人物内心甜蜜的忧伤。
同时,荷花的出现和消逝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荷花出现时,“我”被它吸引,不知不觉向它走去;荷花凋谢时,“我”感到甜蜜的忧伤,仿佛做了一个美丽的梦。对荷花的描写使故事更加真切感人。
②在材料二中,这样描写花朵“有的池塘里生长着睡莲,油亮的叶片紧贴着水面,中间高挑起一枝两枝的花苞或是花朵……朦胧的月夜里,站在这样的池塘边,望着那些闪烁着奇光异彩的玉雕般的花朵,象征和暗示就油然而生了”,写了睡莲花朵的美丽,而且作者刻意强调“我知道它们绝对是自生自灭的,是野的不是家的”,表明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追求。这里的花作为意象,寄托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后面描写“美人的头发闪烁着迷人的光泽,美人的身上散发着蜂蜜的气味”,通过描写花的美丽和芬芳,作者试图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后面“月亮和青蛙们混在一起,声音原本就是一体——自然是人的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也加入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写作特色的能力。
①首先明确《夜渔》的美是虚构的、神秘的、奇幻的美,《池塘》的美是真实的、细腻的、质朴的美。
②景物描写上,“天上不知道何时出现了一朵黄色的、孤零零的云,月亮恰好钻了进去。我感到这现象古怪极了”“后来,月亮的光辉突然洒满河道,一瞬间,我看到它颤抖两下,放射出几道比闪电还要亮的灼目白光,然后,那些宛若玉贝雕琢成的花瓣纷纷落下。花瓣打在水面上,碎成细小的圆片,旋转着消逝在光闪闪的河水中……”,《夜渔》描写的月夜、荷花等景象充满奇幻色彩;
“夏天时,池塘里积蓄着发黄的水。这些池塘无论大小,都以极圆的形状存在着”“有的池塘里生长着厚厚的浮萍,看不到水面。有的池塘里生长着睡莲,油亮的叶片紧贴着水面,中间高挑起一枝两枝的花苞或是花朵”“月亮的光彩纷纷扬扬”,《池塘》描写的水、叶、月亮等真实细腻;
③人物感受上,《夜渔》中“我”的感受虚构神秘,如“离荷花本来只有几步路,但走起来却显得特别漫长。我与荷花之间的距离仿佛永远不变,好像我前进一步,它便后退一步。我的心处于一种幸福的麻醉状态”,写“我”与荷花的距离永远不变,“我”内心迷醉的幸福感,都很神秘;而“我正站在河水中,水淹至我的心脏,我的心脏的每一下跳动都使河水轻轻翻腾,水面上泛起涟漪”也是超现实的;
《池塘》中“我”的感受真实清晰,让读者身临其境,如“我站在池塘边倾听着唧唧虫鸣”“湿漉漉的蛙鸣”“青蛙的气味凉森森地粘在我们的皮肤上”等都是现实中夏夜真实的感受;
④读者感受上,《夜渔》运用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的故乡,如夜晚神秘奇异的氛围“天上不知道何时出现了一朵黄色的、孤零零的云,月亮恰好钻了进去。我感到这现象古怪极了”,那朵出现在池塘中央的白色荷花“在马灯的光芒之内,那么水灵,那么圣洁”,它的凋落也似乎有着某种寓意“那些宛若玉贝雕琢成的花瓣纷纷落下。花瓣打在水面上,碎成细小的圆片,旋转着消逝在光闪闪的河水中,那枝高挑着花瓣的花茎,在花瓣凋落之后,也随即萎靡倾倒,在水面上委蛇几下,化成了水的波纹……”,让读者感受到不同于现实的奇幻世界;
《池塘》描写故乡夏天池塘中的睡莲“朦胧的月夜里,站在这样的池塘边,望着那些闪烁着奇光异彩的玉雕般的花朵,象征和暗示就油然而生了”,描写夏夜的虫鸣蛙唱“我站在池塘边倾听着唧唧虫鸣”“一阵湿漉漉的蛙鸣从不远处的一个池塘传来”,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自然是人的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以质朴自然的语言写景、抒情、说理,诚挚深邃,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厚意。
10.BDF 11.C 12.B 13.(1)有才学但没有遇到好的时机,即使有才也不能被任用。如果遇到时机,施展才华有什么困难呢?
(2)或许,老天不想让文明传承丧失,所以用这东西来维持我的生命吧?否则,为什么它会来这里来呢?
14.①材料一孔子即使身处逆境,仍能从历代名人事迹中总结规律,明白生不逢时是常态,激励自己坚守大道,以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学习,端正品行,等待适当的时机;②材料二中的孔子面对怪物入侵能沉着冷静指挥门徒与妖怪作战,一招制敌,一身浩然正气,迎难而上,有超人的胆识。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你认为聪明的人就是无所不知的吗?那王子比干为何会剖心而死?你认为劝谏别人就一定会听吗?那伍子胥为何会挖去眼睛挂在吴国东城门上?
“乎”是句末语气助词,其后B处断开;
“以谏者为必听耶”与“子以夫知者为无不知乎”结构相似,故“以谏者为必听耶”应单独成句,前后DF处断开。
故选BDF。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炊具/案板。句意:背着炊具,调和味道,后来辅佐天子。/人家是刀和案板。
C.错误。努力/痛心、痛恨。句意:所以君子努力学习,修身正行。/屈原痛心于楚怀王耳朵听不到正确的意见。
D.正确。句意:以及龟、蛇、鱼、鳖、草、树之类生物。/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对于这一点的论述,孔子举了舜、伊尹、比干、伍子胥等的例子”有误,比干一例是论证“知者为无不知”这一观点的。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第二个“才”,名词用作动词,有才能;“不用”,被任用;“何难之有”,宾语前置,应为“有何难”。
(2)“丧”,使动用法,使(让)……丧失;“斯文”,文化;“系”,维持;“何为”宾语前置,应为“为何”。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孔子困于陈、蔡之间,居环堵之内,席三经之席,七日不食,藜羹不糁,弟子皆有饥色,读诗书治礼不休……孔子曰:‘……子以夫知者为无不知乎?则王子比干何为剖心而死;以谏者为必听耶?伍子胥何为抉目于吴东门?子以廉者为必用乎?伯夷、叔齐何为饿死于首阳山之下?子以忠者为必用乎?故夫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众矣,岂独丘哉!贤不肖者才也,为不为者人也,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有其才不遇其时,虽才不用,苟遇其时,何难之有……故君子疾学修身端行,以须其时也’”可知,材料一孔子即使身处逆境,仍能从历代名人事迹中总结规律,明白生不逢时是常态,激励自己坚守大道,以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学习,端正品行,等待适当的时机;
②由原文“孔子察之,见其甲车间时时开如掌。孔子曰:‘何不探其甲车,引而奋登?’子路引之,没手仆于地,乃是大鲲鱼也,长九尺余”可知,材料二中的孔子面对怪物入侵能沉着冷静指挥门徒与妖怪作战,一招制敌,一身浩然正气,迎难而上,有超人的胆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孔子在陈、蔡两国遭遇困厄,住在四面土墙的陋室里,睡在经典铺成的席子上,七天没有进食,藜菜羹里都没有米,弟子都面带饥容,但他依旧没有停止读《诗》《书》,研习《礼》。子路劝谏说:“但凡人做了善事,上天会以福运回报他;做了恶事,上天会以殃祸回报他。如今先生积德行善很久了,或许品行上还有缺失吧?为什么还会这么穷困呢?”孔子说:“仲由,过来!你不了解。坐下,我来告诉你。你认为聪明的人就是无所不知的吗?那王子比干为何会剖心而死?你认为劝谏别人就一定会听吗?那伍子胥为何会挖去眼睛挂在吴国东城门上?你认为廉洁的人一定会得到重用吗?那伯夷、叔齐为何会饿死在首阳山下?你认为忠心的人一定会得到重用吗?所以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机的人有很多,怎会只有我孔丘呢?贤或不肖,在于德才;做或不做,在于人为;遇或遇不到机会,在于时机;死或生,在于命运。有才学但没有遇到好的时机,即使有才也不能被任用。如果遇到时机,施展才华有什么困难呢?舜曾在历山耕种,在河边制作陶器,后来成为天子,那是因为遇到了尧。伊尹原是有莘氏陪嫁的臣仆,背着炊具,调和味道,后来辅佐天子,那是因为遇到了成汤。伍子胥起初立下许多功劳,后来遭到杀害,不是他的智慧日益衰退,而是因为先遇到了阖庐,后遇到了夫差。芝兰长在深林里,不会因为无人欣赏而没有芳香。所以读书人不是为了通达,而是为了在贫穷时不会困顿,在忧患时志向不会衰退,预知祸福的开端而内心就不会迷惑,圣人的深思熟虑,会有独到的见解。舜也是圣贤,可以面向南边治理天下,只因他遇到了尧。假如舜生活在桀纣的时代,能够自保免于杀害就不错了,又怎会治理天下呢?所以君子努力学习,修身正行,等待时机的到来。”
材料二:
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在陈国遭遇困厄,在旅馆里弹琴唱歌。半夜忽然有一个人出现,他身高九尺多,穿着黑衣服,戴着高帽子,大声喧哗,声音惊动了孔子身边的人。子贡上前去问:“你是什么人?”这人就提起子贡,把他挟在腋下。子路把他引出房间,和他在院子里厮打,好一会儿,还不分胜负。孔子仔细观察,看见他的铠甲和下巴之间不时会裂开,出现手掌大小的裂口。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把手伸进他的铠甲和下巴之间,抓他的脖子,再奋力蹬他?”子路就出手攻击,刚把手伸进去,那人就倒在地上,竟然是一条大鳀鱼,长九尺多。孔子说:“这是妖怪,为什么来呢?我听说,事物老了,各种妖精就会依附,等人衰弱了才来欺负。这鳀鱼精前来,难道不是因为我遭遇困厄已经绝粮,跟随我的人生病了吗?马、牛、羊、鸡、狗、猪这六畜,以及龟、蛇、鱼、鳖、草、树之类生物,年老了都会被神秘东西依附,能变成妖怪,所以被叫作五酉。五酉,对应五行,在五个方向、属性都有对应的妖怪。酉,就是老。事物老了就会变成妖怪,把它杀掉就完结了,有什么好担心的?或许,老天不想让文明传承丧失,所以用这东西来维持我的生命吧?否则,为什么它会来这里来呢?”孔子继续弹唱个不停。子路把鳀鱼煮熟了,它的味道很好吃,病人吃了都有了精神。第二天,大家就出发上路了。
15.B 16.本词文字优美,笔致婉丽,赋予梅花以新意。①精神气象,气势宏大。旧时与“玉人”携手西湖,但见千万树梅花犯寒而开,势压千顷寒波。②意境清空。本词写梅,多用“清寒、冷”等字眼,环境清冷;回忆与现实交织,然皆有虚无缥缈之感。③于梅花中寄予极沉痛之情。“片片吹尽”,“竹外疏花”不得见,“玉人”“攀摘”更无可能。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委婉地表达自己能力不够,才华大不如前,却仍会责怪竹林外吹过来的香气”错。“怪”意为“吃惊、惊讶”;“瑶席”意为“精美的宴席”。上片后六句意思是“而今我像何逊已渐渐衰老,往日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记。但是令我惊异,竹林外稀疏的梅花,谒将清冷的幽香散入华丽的宴席”。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写作特色的能力。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体现在文字优美,笔致婉丽,赋予梅花以新意。
①精神气象,气势宏大。“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回忆旧时与玉人携手西湖,但见千万树梅花犯寒而开,势压千顷寒波,是何等精神,何等气象,堪称千古名句。
②意境清空。起句“梅边月下,笛声悠扬,当斯时也,复唤起玉人,犯寒摘花,月色笛声,花光人影,融成一片”,写旧时豪情,以月色、梅花勾连过去和现在,唤起与玉人月下摘梅的回忆,回忆与现实交织,然皆有虚无缥缈之感。写梅的句子如“不管清寒与攀摘”“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千树压、西湖寒碧”,多用“清寒、冷”等字眼,环境清冷;
③于梅花中寄予极沉痛之情。“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美好的情景只在回忆之中;如今是“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竹林外梅花稀疏,只有冷香入瑶席;当年曾与玉人赏梅,如今“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此刻梅林压满了飘离,被风吹得凋落无余,何时才能重见梅花的幽丽?惋惜片片落梅,暗含故人不知何日重逢之意。梅花“片片吹尽”,“竹外疏花”不得见,“玉人”“攀摘”更无可能,借梅花抒发了沉痛之情。
17. 皇览揆余初度兮 肇锡余以嘉名 室仅方丈 可容一人居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揆”“肇”“锡”“暮”“戍”等。
18.A义不容辞/当仁不让 B勤勤恳恳 C超然物外 19.随着个人的政治理想、人生理想在时间的流逝中渐行渐远,道家思想就成为士人们的精神寄托,亦成为欧阳修心灵的慰藉地。这种超脱不是源于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而且是心灵的自由和奔放,是对社会秩序带来的束缚的一种挣脱。 20.①也是儒家思想的践行者;②面对官场黑暗现象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语境强调承担社会责任,故可用“义不容辞”“当仁不让”。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许推辞。当仁不让:原义是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B此处强调勤勉政事,可用“勤勤恳恳”。勤勤恳恳:原形容对人对事热心诚恳,现多形容不怕辛苦,踏实肯干。
C语境强调晚年欧阳修挣脱社会秩序束缚,追求心灵自由,故可填“超然物外”。超然物外:超出于社会斗争之外,泛指置身事外。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
一是“个人的政治理想、人生理想在时间的流逝中渐行渐远”成分残缺,此句为伴随状语,应加“随着”;
二是“不是”与“而且是”关联词搭配不当,改为“不是……而是”;
三是“是心灵的自由和奔放,是对社会秩序带来的束缚的一种挣脱”分句顺序不当,两个分句是承接关系,应该为先“挣脱”,再获得“心灵的自由与奔放”。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既是”对应关联词“也是”,结合上下文先将“思想的传播”,从后文“承担社会使命”可知此处应是与践行思想相关,可填:也是儒家思想的践行者。
第二空从后文“无法做到熟视无睹”可知应是对官场中违反儒家道德标准的现象做出的反应,可填:面对官场黑暗现象。
21.B 22.①“你试想想”采用第二人称,仿佛与读者面对面交谈,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②“你试想想”是一个祈使句,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吸引读者进入后文作者描述的情境之中,使读者更有代入感;③同时与后文“你说还够不够悠闲?”相照应,使前后语气、情境保持一致。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暮雨潇潇江上树”中引号的作用是引用。
A.表强调;
B.表引用;
C.表特殊含义;
D.表讽刺。
故选B。
2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你试想想”中的“你”采用第二人称,效果是仿佛与读者面对面交谈,更觉亲切自然;
“你试想想”又是一个祈使句,读者自然跟着作者往下看,要“想”什么?这样的表达能引起读者的注意,让读者在作者的引领下进入后文作者描述的情境之中;
结构上与后文“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语气一致,互相照应,使得文本的表达语气和抒情的情境一致,整个表述更加和谐。
23.例文:
得失当如一 心宁踏浪行
人生有得有失,时常扰人心智。图中那位“摘星人”便是你我最好的写照:脚踩高崖,绳系星头,奋力取之,不得;用力过猛,反而小星失之。“永远得不到”与“失去便再也回不来”,犹似魅影,牵萦于心,久难忘怀。
诚然,古往今来,为此情状困者多矣!“拔苗助长”者永远盼不到金黄的麦子笑于田头,“刻舟求剑”者亦不会想到这是其与宝剑的最后一面。特斯拉临终都没能看到他的奇思在当时实现,拿破仑又因一次“滑铁卢”而跌落在历史长河中。现在我们或许在奋力“拼多多砍一刀”,执着于那永远差的一分钱;又或是对每次考试失利懊悔不已。正如王尔德所言:“生活的两种悲剧:一种是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另外一种是得到了我们想要的。”深得吾心,我们执着于未知的期待和不得的打击,执着于已知的向往和得之的失落。搔首踟蹰,徘徊不前,心有旁骛。
“可是,这样便对么?”得失于前,应当心宁;波涛汹涌,那就踏浪而行!
对“得”,吾以百般爱护,不应趋高过甚,反害进取之心。
因为已经得到,马龙老将得以正视自我,带领队员夺得职业生涯中团体最后一冠。没有之前荣誉压身的骄气,亦无年长心衰的乏力,只是奋力,得之失之,全然无睹。因为还未得到,日本羽毛球运动员桃田贤斗虽身受腰伤,辉煌不再,却仍于赛场挥汗如雨。即便奥运无期,却仍心怀热情。二人身处顶、底,得与不得,心志却一。光辉的身影闪烁赛场,得与不得均全力以赴,应有吾等学习之处。
对“失”,吾以全然不顾,不应悔心操持,反害前行之心。
面对赐金放归,李白且放白鹿,寻访名山,虽入朝廷“黑名单”,失去“金饭碗”,却也寻得天地归处;面对失去光明,海伦·凯勒于黑暗中寻觅,执笔写就别样人生;面对国家风向的调整,董宇辉放弃了英语、教学,转而投身带货,弹指一“辉”,实现华丽转身。失去并不意味着失败,它更像一个契机,迫使你做出改变。失去亦是得到,全在君之所做所为间。
对青年你我,从不乏得失之时。立于时代浪头,时有惊涛,或有骇浪,得之,既得看当下,又得朝前看,永远得不到的既是动力亦是浮云;失之,既得观现在,又得向后看,永远失去的催人奋进又使人伤感。唯有得失如一,心宁不动,方可踏浪前行,百花寻径。愿于乱花深处,得失持一,终展吾辈光彩!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漫画兼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幅漫画,画中是一位摘星星的人,他踩在高高的凳子上,用力将一颗硕大的星星往下拽,希望得到它,却没有发现脚下已经得到的一颗小星星即将滑落。漫画中的文字是审题的关键。文字指出有两种状态是世间之痛苦,一种是我们永远也得不到的东西,一种是已经失去却永远不能挽回的东西。本材料指出人生会有遗憾和痛苦,会有得有失,很多时候,我们总认为付出就会有收获,可是现实总是有得有失,有成有败,痛苦在所难免。
第二部分是王尔德的一句话,指出生活只有两种可以称得上是悲剧的,一是我们想要却没有能够得到的,一种是我们想要并且已经得到的。本句指出人生的悲剧之处在于,不能够得到,让人失落和悲伤;得到的,也会让人停滞不前,失去了前行的方向,也会成为人生的悲剧,要合理地看待得到的与失去的。
多则材料审题立意,要能够的到材料的共同点或者联结点。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都提到了人生的痛苦悲伤之处在于得失之间,有时候我们想要却得不到的让人痛苦,有时候永远失去的让人痛苦,有时候得到了的也让人悲伤。综上,本次作文意在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的得与失。人生,得与失是平衡的,走在旅途,有得到就会有失去,重要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以平常心对待所有,自在坦然,才能越活越顺遂。明知会失去,但还是想要追求,为失而得,是伟大的悲剧,但也是伟大的胜利。也许努力了很久,也始终得不到或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但追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道风景,人生之美,美在过程,甚至过程比结果更美丽。“永远得不到”是悲剧,“失去了再也回不来”也是悲剧,甚至“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和“得到了我们想要的”都是悲剧,人生本就是在得与失中权衡,在追求和放下中释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知足也能常乐。人生总在得与失中徘徊,有时觉得得到了我们想要的便成了奋斗的终结、产生对未来的迷茫,成为了一种悲剧,但人生并没有在得到那一刻就停止,得到是为了更好的开始。
写作时,可以在文章开头引用丰子恺的话“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提出自己的观点,良好的心态让我们在面对世间的得失成败时,多了一份清醒与理智,淡看风云散,闲品落花飞。主体部分先论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成熟,是面对人生失意困窘时能想得开,坦然豁达,一笑了之,把是非得失了然于心,然后尽吾力以行之。再论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成熟,是辉煌胜利时,保持一份淡定与超然,想开了,便能不纠结,不畏葸,不裹足不前,不被眼前的名与利牵绊住前行的脚步。最后总结全文,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争之必然,顺其自然。人生坦舛莫定,何妨于风云际会时,守内心的一份清凉,笑看云起云散;世事得失难测,何妨于波诡云谲间,寻内心的一份淡泊,闲品花飞花谢。
立意:
1.人生之美,美在过程,何惧最终得失?
2.看淡得失,只管前行。
3.只问耕耘,莫问得失。
飞往泰兰德,提前过夏天在泼水节之际,我又去了快乐老家泰兰德!在曼谷住的第一家酒店就是我钟爱的品牌--康莱德酒店。因为我住过的第一家奢华酒店是东京康莱德酒店,住过的第【详细】
泰国5大特色美食,还没尝过就白来泰国了泰国必吃!如果您要去泰国,这些小吃您必吃!值得拥有。NO.1 泰国的“国汤”,冬阴功汤几乎每家餐厅都会供应,而且各有特色,冬阴功汤从泰语翻译而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