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内心深处的“学生分类”不是处分能解决

发布时间:2021/11/3 18:22:52

一张图片显示,山西原平市某小学情况统计表将学生划为11类,其中包括“领导子女”“权势垄断部门子女”等。11月2日,原平市教育局回应,已进行处理。学校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已停止调查学生家庭情况,部分班主任未正确领会会议精神,理解有偏差,该做法欠妥,已对老师进行批评和警告处分。(11月2日澎湃新闻)

不管是强制学生捐款、强制要求学生订购午餐盒饭、强制要求学生统一购买平板电脑……最后都是“班主任老师理解有偏差”,那最让人费解的问题就是,为何那么多学校都安排“理解能力差”的老师去当班主任?

此事中,校方称“部分班主任未正确领会会议精神”——竟出现“集体性理解偏差”,究竟是班主任老师的理解能力不行,还是会议精神“不好理解”?有些问题需要回到常识上来判断。

并且我们不能不追问:“已对老师进行批评和警告处分”,是处分了所有“未正确领会会议精神”的班主任老师,还是只有被曝光统计表的三年级2班班主任老师被处分?这个问题既事关公正,也关系到问责是不是为平息舆论做样子的问题。

人们担心,一些教育工作者乃至学校的价值观、教育观出现了偏差:原本有教无类的教育观,被异化为“看人下菜碟”。

在此之前,一则网友向北京市教委提出“禁止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收集家长工作单位和职务等信息”的建议,引发了一场关于教育公平,以及家长身份信息与师德关系问题的大讨论。尽管,北京市教委表示“正在研究取消父母职务信息的收集”,更多地方还未有明确表态,但“家长职务(身份)信息”已实实在在成为一个敏感问题。此后再出现的“收集家长职务信息”曝光,学校、主管部门都表示立即整改,或实行“自愿填报”。

暴露出来的“学生分类”可以批评、处分、纠正,但深植于某些教育者内心深处的“学生分类”,却不是处分能解决的。

价值观的“偏差”具有隐蔽性,比如不会有老师或校领导会公开说“嫌贫爱富”,也不会公开说,要拿教育资源和权力去与家长的资源和权力进行交易。事实上,把学生作“领导子女”等11类的分类,不过是意外曝光,而我们发现不了的“内心分类”或深藏于内心的价值观,才是更大的问题:既无法监督,更难解决。

如何让包括校领导、班主任老师在内的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树立“有教无类”的价值观、教育观,是师德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这一系统工程,显然不只是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而需要包括学生家长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如果说任何权力都需要监督,教育和管理学生的权力也一样。只有打造教育权力透明机制,创造条件让家长和社会监督,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分类对待”、以教育权力谋私等问题。

推荐阅读

四川丰裕公司:签订单、强品牌 助力遂宁大英建设“天府粮仓”近日,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大英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域玉峰镇,农户们抢抓粮食作物播栽的最佳时令,检修机械、旋地、开沟起箱、起棚育苗……一派忙碌【详细】

助攻春种农忙 得力助手顺达小卡勤奋穿梭乡间田野早春沃野焕生机,春耕备耕农事忙。新的耕耘季节已经开始,各地抢抓农时,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早春忙碌的景象,勾勒出一幅幅热闹的春耕画卷。江铃顺达小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