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方案〉的通知》(国教督办〔2021〕2号)要求,近日,多省发布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自评报告。
多地针对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双一流”建设等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其中,重庆、福建、河南等地明确提出省内“双一流”高校偏少、高水平大学竞争力偏弱、一流学科偏少等问题。一起来看:
注:部分省市的自评报告中未提及“双一流”建设方面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故未统计在列。
各省市在“高等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措施:
重庆
存在的问题:
“双一流”建设还有待加强。“双一流”高校偏少,高水平大学整体竞争力偏弱,学科建设全国靠前的标志性成果不多,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科技领军人才等资源依然短缺。
下一步工作打算:
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以“双一流”建设为抓手,促进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更好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
——《重庆市人民政府2020年以来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自查自评报告》
福建
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国家级“双一流”建设高校偏少,每十万人口高等教育在校生数、研究生在校生数等在全国排名中等偏下,高等教育综合实力与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高水平大学、学科、专业数量偏少,工学、医学等急需紧缺学科专业布点少、培养能力较为不足,高校科研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够强。
下一步工作意见:
坚持改革创新,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建立部省战略合作会商机制,争取教育部授权福建先行先试政策。加快研究制定高等教育十年发展规划,坚持“固本、强基、补短、培特、调优”,加快构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推动各类高校合理定位、内涵发展、突出特色、争创一流。
二是优化布局结构。完善高校空间布局,建设福厦泉高等教育创新集聚带和原中央苏区老区高等教育振兴发展带,建立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高等教育协作联动新机制。超常规优化高校类型结构,适度扩大普通本专科招生规模,积极扩大职业本科、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
三是推动分类发展。推进研究生教育扩容提质,加快“双一流”建设,推动若干所省级高水平大学跻身国内前列,实施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计划,补齐老区苏区高等教育发展短板。
四是强化科研创新。加强基础科学研究,设立高校基础研究重大专项,以“军令状”“揭榜挂帅”方式实施重大产学研联合攻关,提升创新平台能级,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能效。
五是深入推进对外开放合作。做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和职业教育联盟,深化闽港澳台教育融合发展,引进台湾知名院校来闽合作办学、共建科研创新平台,推动港澳高水平大学来闽举办分校或设立校区。
——《福建省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自评报告》
河南
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总体实力依然不强。
一是全省高等教育总体实力仍然偏弱。2020年每千万人口拥有高校13所、比全国平均水平少6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1.8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5个百分点,持续扩大高校数量特别是本科高校数量的压力依然存在。
二是高水平大学建设任重道远。全省冠名大学的普通高校占7.8%,低于全国16.3%的平均水平,“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只有4个一流学科,不足全国一流学科总数的1%;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不足,研究生招生计划仅占全国的2.54%,其中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仅占全国的0.95%,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三是高校科学研究支撑能力不强,全国开放运行的25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我省仅有河南大学1个,高水平重点科研平台的短缺使得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难、培养难、留住难,承担国家重大项目能力弱、基础研究能力不足,难以有效支撑我省创新驱动发展。
下一步工作举措:
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一是加强省级统筹。在省级层面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布局规划,扩大本科教育资源,拓宽本科层次学校申报设置途径。
二是实施“双一流”创建工程。按照“扶强扶优扶特”原则,支持河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强化学科特色和优势,打造学科高峰,选定5所左右高校和7个左右学科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创建高校和创建学科,通过5-10年持续建设,努力跻身国家“双一流”行列。
三是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开展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学位授权点立项建设工作,分层分批培育新增单位和学位点。
四是推动高校建设国家和省实验室。重点围绕量子信息、种业创新、绿色能源材料、粮食安全等优势领域,支持高校承担国家实验室任务。
五是推进职教创新发展高地建设。逐步扩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资源,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推进实施高职院校“双高计划”,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高职院校发展水平。
——《河南省人民政府2021年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自查自评报告》
湖南
存在的问题:
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和减税降费力度加大,加之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保障、新增公办园学位、乡镇寄宿制和小规模学校、新高考综合改革、高职扩招、高校“双一流”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增大,一些地方新增教育投入不能完全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求,部分教育项目建设存在资金缺口。
高等教育方面。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在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创性主导技术等标志性创新成果方面有待进一步突破,个别专业布点较集中,人才资源培养供给和社会需求之间还存在不平衡问题。
下一步工作措施:
进一步打造高校人才培养高地。一是推进实施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和中职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重点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中职布局结构调整、职教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等领域寻求突破。实施楚怡行动计划,重点建设一批楚怡品牌学校和专业,培育一批楚怡名师和教学团队,切实提高职教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引导高校根据社会需求,积极调整专业设置,建立科学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与退出机制。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与行业企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特色优势学科群,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完善“双一流”建设专项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对标志性成果的培育,提升成果转化效率。
——《202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自评报告》
黑龙江
存在的问题:
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一定发展空间;开展协同创新及成果就地转化等方面还需加大力度;“双一流”建设成效还应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举措:
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启动高校“双一流”二期建设,推动高等教育资源优化整合。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质行动,选树一批示范课程、研究项目、名师团队和研究中心。
加快产业学院建设,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共享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推进涉农大学生实训基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建立奖励性支持机制,探索成立农业成果转化推广联盟。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2021年履行教育职责自评报告》
上海
存在的问题:
在高等教育方面,受适龄人口变化和国家高校扩招要求的双重影响,高校在校生数量在“十三五”期间已逐年增加,并将延续影响至“十四五”,高校教学、科研、生活辅助用房处于“紧平衡”状态,学生宿舍用房紧张问题凸显,需要前瞻布局和及时加强教育基本建设。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体系尚未全面构建。在推进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过程中,存在一定畏难情绪、观望心理,“上热、中温、下冷”问题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有禁不止、有令不行的情况还没有根本杜绝,比如,有的高校在招聘公告中依然把毕业院校或学习方式作为限制性条件,有的规定必须是“双一流”学校毕业,有的规定只接收“全日制”毕业生等等。
下一步工作思路: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完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基础学科、冷门绝学学科,以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学科专业布局建设,提高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比重。
实施强基激励计划,探索基础学科和关键学科本硕博长学制培养模式,畅通“中职—高职专科—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历通道。四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加快“双一流”建设。分类推进国家“双一流”、高水平地方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一流高职建设引领计划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发展支持项目,积极做好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有关工作。
提升高校创新策源能力。布局一批前沿科学中心,实现更多原创突破;建设高水平协同创新中心,提升对共性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等的贡献;促进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
深化产教融合良性互动。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深化引企入教改革,鼓励建设企业学区和生产性实训基地,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完善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高等教育方面,制定基于分类管理的教师配置标准,引育高等教育人才。加强教师服务保障,多措并举缓解青年教师过渡期住房压力。
——《对上海市人民政府2020年以来履行教育职责自评报告的公示》
陕西
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投入水平和政策支持不足,与中央对部属高校的投入有较大差距,制约了我省高等教育发展。
下一步工作打算:
深入实施“双一流”建设,完善高校分类发展政策体系,健全成效评价与投入支持机制,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全面激发高校办学活力。加大基础学科和基础领域研究投入力度,提升高校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业。
——《陕西省人民政府2020年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自查自评报告》
青海
存在的问题:
农牧区学校取暖、洗浴等条件尚不完善,部分学校实验室、功能教室建设还不达标。学前教育教师队伍不稳定,中小学教师结构不合理,中高职“双师型”教师占比低于国家标准,高校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数量少。
下一步重点加强和改进: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持续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推进西宁大学筹建,适度扩大高校办学规模,全面推进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开展第五轮学科评估、学位点合格评估,积极申报博士点,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
——《青海省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自查自评报告》
辽宁
存在的问题:
双一流”建设专项资金预算执行进度较慢。学校主体责任有待进一步压实,部分学校存在因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及进口设备采购周期长等因素,影响经费执行效率的情况。
高校唯科研论文、人才评价唯职称、唯学历现象仍然严重,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改进措施:
进一步加快资金执行进度。一是完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新增国家级高端人才类、科研项目(平台)类成果奖补力度,促进高校聚焦重点、压实责任、增强实效。二是以完善经费分配办法为抓手,进一步压紧压实“双一流”建设高校主体责任,对执行缓慢、成效不明显的高校,视情采取约谈主要负责人、内部通报等方式进行督促。
——《对2021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自评报告的公示》
浙江
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总体实力依然需要提升。高等教育仍然是我省教育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突出短板,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数量不足、高校总体实力不强的问题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解决,研究生培养规模偏小,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高校专职辅导员岗位基本符合配备要求,专任思政课教师数量还存在相对不足。独立学院转设工作压力大、任务重。
改进措施:
持续推进高等教育强省战略。深入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强化政策供给和资源汇聚,超常规培育优质资源,突出分类办学、凝练特色,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一是完善高等教育布局,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推进高等教育发展和都市区建设紧密对接互相促进。多渠道多形式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来浙开展合作办学。建立分级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办学。稳妥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强化设区市政府统筹,因校施策,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供给,全面融入地方发展。
二是推进“双一流”建设。加快推进中法航空大学等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建设。支持浙江大学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并引领带动辐射浙江高等教育水平整体提升;支持西湖大学开展新型省部共建,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学;支持中国美术学院、宁波大学加快“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创建国内一流大学,支持一批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校创建国内特色高水平大学;聚焦前沿科技,继续探索以新机制高起点建设新型高校。加强应用型高校建设,支持一批应用型高校走在全国前列。实施登峰学科建设工程,巩固优化现有学科建设成果,构建以登峰学科、优势特色学科、省一流学科为主体的学科体系。鼓励高校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科学布局基础学科和新兴学科,支持高校加大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力度,扩大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建设覆盖面。按照分类指导、特色发展的思路,引导和促进“双一流”高校、重点建设高校、应用型高校因校制宜培养各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建设一批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加快高层次紧缺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科研实施和成果分享机制,提升高校创新服务能力。
三是推进职业教育高水平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国家“双高计划”建设,支持15家建设单位按计划实施项目建设。加快建设15所省级高水平高职院校,建成一批国内一流、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积极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推动支持设立职业教育本科院校,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试办职业教育本科专业。支持推进温台职业教育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创新高地建设,以点带面推进全省职业教育高地建设。
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制定出台浙江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实施方案,探索建立符合学段特征、激发原生动力、凝聚多方共识、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化教育评价体系。完善高校分类评价体系,建立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和教学评估制度。
——《关于2020年以来浙江省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自评报告的公示》
安徽
存在的问题:
部分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未达到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均衡。
下一步改进措施:
全面落实高校思政课教师选聘配备政策。推动和督促高校加快配齐建强专职思政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队伍,将省委编办下达的专职辅导员和专职思政课教师编制分别于2021、2022年底前落实到岗到人,达到教育部规定要求。继续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省建设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建设项目中设立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岗位津贴。
飞往泰兰德,提前过夏天在泼水节之际,我又去了快乐老家泰兰德!在曼谷住的第一家酒店就是我钟爱的品牌--康莱德酒店。因为我住过的第一家奢华酒店是东京康莱德酒店,住过的第【详细】
泰国5大特色美食,还没尝过就白来泰国了泰国必吃!如果您要去泰国,这些小吃您必吃!值得拥有。NO.1 泰国的“国汤”,冬阴功汤几乎每家餐厅都会供应,而且各有特色,冬阴功汤从泰语翻译而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