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同样都是九年义务教育,我居然输给了“圈圈红”

发布时间:2018/6/26 15:23:06

  高考刚结束不久,今年全国一卷理综选择第八题的的错误就让众多考生和家长焦虑万分,要知道全国一卷是被山东、安徽、河南、河北、广东等10个高考大省使用的试卷,一道高达6分的问题题目足以让几百万人捏了一把汗。

  当然问题最终还是有解决办法的,对于选择了两个争议选项A和B的孩子,都给了满分6分。

  可是高考本身就是一次“要比别人好”的游戏,6分都给其实等于暗中改变了游戏规则,而对于当时在考场上的考生造成的心理压力,就更没办法计算和衡量了。

  千言万语也只能汇成一句:

  “怪我自己运气不好!”

  而近日的北京中考也不太平,一道“红圈圈与圈圈红”的语文选择题,也让众多孩子、家长和老师气不打一处来。

  这道题是这么说的:

  啊,陕北,生我养我的这片厚土啊,我愿像这信天游一样地高高飞起,化作装饰你的夜空的月晕,绕着月亮转_______。

  21、根据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从下面三个短语中选择一个填入文章结尾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甲】红圈圈

  【乙】一圈红

  【丙】圈圈红

  某北京名校语文教师在朋友圈这样分析的:

  人民日报刊登过相关的信息:

  “圈圈红”是《信天游》中的原文语句,但这个选项其实并不符合语法,甚至很多人认为这只是陕北的一句方言。

  所以说,对于北京孩子,真想拿到这三分,要么你的语文素养范围已经达到了覆盖了陕北文化,要么你在繁忙的学业之余还有时间充分阅读并背诵主流媒体的相关信息,要么你要遇到一位押题堪比算命的语文老师,把这些犄角旮旯的知识都给你理清楚。

  这么看来,这道题算不算超纲?

  当今的北京中考已经被各种政策折腾的够呛,先是“名额分配”,后是“校额到校”,中考后的高中教育并不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事儿了,孩子们理直气壮就是要考名校高中,希望的就是在考试中获得好的体验,获得公平。

  这些分配政策首先悄悄地改造了录取规则,就说海淀区,2017年统招想进入高中名校的录取分数线已经高到可怕,580分满分要考到560多才有戏,而本质上不是孩子们分都高了,名额中的一部分都用来分配了,统招线能不高吗?

  这3分你看着简单,基本上已经决定了很多孩子从市重点到区重点或者从区重点到差一级学校的轨迹,而这些高中未来的升学率是有目共睹的,差一个层次的学校直接等于差了一大截的努力。

  考生和家长的群体不满是完全有道理的。

  这件事儿也引起了众多大V的关注,比如顾建平:

  一道失手的选择题确实不算太大,我们再来看看这几年语文考试的巨型变化,就拿作文题目来讲:

  2016年北京高考语文的作文题目总结起来是“老腔”和“神奇的书签”二选一,关注传统文化,但是也给了孩子一个想象力方面要求高但本质不难的“书签题”;

  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的作文题目总结起来是“说纽带”和“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二选一,基本上两个题目都是来自时事政治热点的爱国方向的命题;

  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的作文题目总结起来是“新时代新青年在祖国发展中的成长”和“绿水青山图的记叙文”二选一,依然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社会价值观首当其冲。

  三年北京高考,作文的变化就已经有目共睹的大了,爱国主义和社会价值观没有错,孩子们应该去学习,去培养,但是一定要通过考试的方式吗?

  当今中学教育中的语文课堂是啥样的大家不清楚吗?关乎价值观和爱国注意的教育有实际有效存在的吗?孩子们在中学阶段就是茫茫多的课业压力,而这样的作文题目在短短两年三次高考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可孩子们受到的教育,分配到的教育资源发生变化了吗?这种作文题目除了为难在考场上的孩子,能起到任何教育意义吗?

  俺能想到的唯一作用,就是提醒后面参加高考的孩子:“好好学着点爱国,不然你高考都过不去!”

  这不悲哀吗?

  北京的孩子命其实挺苦的,不光高考作文题牛,笑傲全国,中考作文题目更是全国堪称领袖级别,我们来看看北京中考作文10年变化:

  2008年——向前,向前,向前

  2009年——xxxx并没有结束

  2010年——凝聚为题,提示了亲情、爱心、智慧和力量,共建和谐社会

  2011年——日积月累

  2012年——少年风采

  2013年——好奇

  2014年——“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和“宜居城市里的故事”二选一

  2015年——“对话”和“超级智能住宅相关的想象力主题”二选一

  2016年——“读书、实践、收获”和“奇妙的实验室”二选一

  2017年——“xxx贵在真”和“神秘森林你能听懂花鸟鱼虫的情境下的想象力文章”二选一

  2018年——“什么名胜古迹让你心生敬意,还不让写圆明园”和“伙伴、困境、成长三个关键词,以在幽深的峡谷里开头的想象力文章”

  当我们纵观10年作文题目的时候,我相信您跟小石头一样想问一句——“北京这10年到底经历了什么,有必要这么折腾孩子?”

  从2013年往前的题目都比较正常,价值观导向一直也都是我们上学那会儿的感觉,确实一道比一道容易下手,而且估计背诵的资料确实也能用上。

  作文题目改革是正确的,让孩子充分释放想象力,真正面对写作而不是背诵写作,这是好事儿,但中考的题目确实越来越“特别”了。

  14年个人兴趣发展和城市观点二选一还算没啥问题,好歹孩子能选一个谈谈自己的,15年一个极具意识流的“对话”题目和一个完全科幻主题的想象力题目对很多不关注科幻科技的孩子,确实不太友好。

  16年稍有缓和,好歹读书这个题目能写一写,其实也有点老套。17年的一个哲学主题“贵在真”和一个环保主题想写出彩还真得算很难了。

  但看了2018年的题目,上面的都不算啥:

  题目一要求你必须对传统文化名胜古迹有充分的了解,而且作者还提升了难度,不让写圆明园,不注意审题的孩子直接就挂了,对于中考的学生,他们有时间去古迹的机会其实也不多,小学去的估计都忘了,初中又很忙,这题目写起来确实有点选择恐惧,不如看看题目二。

  题目二一看就“呵呵”了,“伙伴、困境、成长”,“记叙文”,“在幽深的峡谷里开头”,对于15岁的孩子而言,能有这想象力的想必平时小说看得不少,文章也写的不少,情节方向和开场环境都给你固定了,这不就等于现场创作微小说了么?

  而且还要着眼于成长与未来的困境,这些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孩子,去哪儿体会未来困境呢?未来困境就是这中考考砸了怎么给爹妈交差吧?

  而且,不写记叙文,不用开头的环境,基本也都是挂了,如果对困境理解不到位,也是挂,还必须写伙伴和成长,定位不清还是挂。

  说这中考作文比起高考都不输,一点都不过。

  啰嗦这么多,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我们的教育一直都是靠考试驱动的,什么东西只要不考就永远学不明白,永远不重视,什么东西只要一考,就拼了命的玩。

  而且,这语文考试的发展完全背离所谓不许超纲,2018年这作文题目,请问想象力超纲了吗?

  平时学的教材那一篇文章是教我们想象力的啊?

  名胜古迹啥时候学了啊?没去过的就没办法了吧?

  所以,最大的矛盾就是这种创新考法和平时教学的矛盾,孩子们所经历的语文教学没有本质上的改变,那些价值观并没有在学校得到充分的教育,而这些创新来创新去的考法,最后都是给孩子和爸妈留的“作业”。

  而一个“不让超纲”,又阻拦了更多孩子的路,这回,“作业”真的只能靠自己完成了。

  原来能应付学习和考试,还有时间看看书,读读报,关注关注时事热点,不光聪明伶俐还思路清晰的,都是顶级牛娃了。

  现在做到这些,也只能答个高考语文。

THE END

推荐阅读

四川丰裕公司:签订单、强品牌 助力遂宁大英建设“天府粮仓”近日,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大英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域玉峰镇,农户们抢抓粮食作物播栽的最佳时令,检修机械、旋地、开沟起箱、起棚育苗……一派忙碌【详细】

助攻春种农忙 得力助手顺达小卡勤奋穿梭乡间田野早春沃野焕生机,春耕备耕农事忙。新的耕耘季节已经开始,各地抢抓农时,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早春忙碌的景象,勾勒出一幅幅热闹的春耕画卷。江铃顺达小卡【详细】